(網經社訊)在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,傳統(tǒng)文化正以更年輕、更便捷的方式走進大眾生活。近日,故宮博物院、中國國家博物館、陜西歷史博物館、三星堆博物館等30余家國內頂級博物館正式入駐微信小程序“微信小店”,上線各類文創(chuàng)產品、數字藏品和特色體驗服務。用戶只需在微信內搜索“博物館名稱+小店”,即可一鍵直達官方店鋪,輕松把“文物同款”帶回家。
為什么博物館集體擁抱微信小店?
1. 讓文創(chuàng)消費更便捷,激活年輕市場
過去,博物館文創(chuàng)主要依賴線下實體店或第三方電商平臺(如天貓、京東),而微信小店的入駐讓購買流程更輕量化——無需跳轉APP,直接微信內完成瀏覽、下單、支付全流程,符合年輕用戶的消費習慣。
2. 借助社交裂變,讓文化“破圈”傳播
據網經社數字零售臺(DR.100EC.CN)了解,微信生態(tài)具備強大的社交屬性,用戶可隨時分享商品給好友或朋友圈,甚至通過“拼團”“秒殺”等形式參與活動。例如:故宮的“千里江山圖”文創(chuàng)可發(fā)起好友拼單;三星堆青銅面具盲盒能通過朋友圈廣告精準觸達歷史愛好者。
3. 數字化升級,探索“元宇宙”新玩法
部分博物館還嘗試在微信小店發(fā)售數字藏品(NFT),比如:敦煌研究院推出“飛天”數字壁畫限量版;
河南博物院上線“婦好鸮尊”3D數字文物,用戶可AR互動觀賞。
未來趨勢:博物館文創(chuàng)的“輕量化”與“社交化”
輕量化購物:微信小店降低購買門檻,讓文化消費更日常化;
社交電商融合:通過小程序直播、社群運營增強用戶粘性;
虛實結合體驗:數字藏品+AR互動,讓文物“活”起來。
結語:讓傳統(tǒng)文化“潮”起來
此次30余家博物館集體入駐微信小店,不僅拓寬了文創(chuàng)銷售渠道,更讓高冷的文物以更親民的方式走進大眾生活。未來,隨著數字技術的深入應用,我們或許能在微信里“云逛展”、用AR試戴古代首飾,甚至通過社交分享解鎖隱藏款文創(chuàng)——文化的傳承,正在因科技而變得更生動、更有趣。